每次逛超市時,拿起手邊的商品,一看快到保質期了,你是不是立馬把它放回貨架上或者找到保質期更長的替代品?近日,蘇州姑蘇區吳門橋街道在轄區29個社區開展了主題為“你是否會購買臨期商品”的調研,邀請了周邊社區近180位居民共同參與。
超7成居民不愿購買臨期商品
調查結果顯示,在近180名調查對象中,超7成的居民不愿意購買臨期商品,他們大多擔心臨期產品的質量可能會下降,導致使用效果不佳,危害身體健康。大部分人認為,離保質期越遠的商品代表著商品新鮮度、商品安全性和商品質量更加有保障,而臨期商品卻恰恰相反。同時,其中還有17%的居民有囤積產品的習慣,所以他們往往選擇離保質期遠的商品,基本不考慮臨期商品。
中老年居民是購買臨期商品的“主力軍”
在“有購買臨期商品意向”的居民中,中老年居民占據70%左右,他們表示,臨期商品打折促銷力度大,可以省下不少錢,買回去在到期前吃完,應該沒什么問題。超4成居民表示,會有目的性地前往指定貨架購買臨期商品。在產品類別中,生鮮蔬菜是他們的首選,將近占6成,其次是零食飲料、清潔衛生用品、乳制品和面包。
家住盤溪第二社區盤南公寓的居民洪素英是購買臨期商品的“老主顧”了,她前往周圍大型超市買菜時,會特地關注臨期商品,特別是臨期商品中的餅干、麥片等粗糧類產品。據洪阿姨介紹,臨期商品和特價商品在超市是有固定的位置售賣,而她注意到,有些特價商品可能是因為外包裝有所破損才會低價出售,兩者略有不同。她近期剛在超市購買一瓶打折后6元的罐裝粗糧,要知道這瓶粗糧原價可是58元。她說,這個價格可是相當便宜,雖然距離保質期只剩1個月,算了一下,自己每天要吃,仍然值得購買。
臨期商品雖然安全,但購買時仍需注意
近期,吳門橋街道以“臨期商品”為話題,組織工作人員和居民一起開展了大討論,引起了大家的熱烈回應。四季晶華社區居民彭智慧對臨期商品持有“不排斥但是還要有所憂慮”的態度,她表示,每次逛超市的時候,如果能遇到正好自己需要的、近期就會使用、正在打折的臨期商品才會購買。同時,她也表示,自己樂于接受的臨期商品是面包店里晚間打折的當日面包。
街道工作人員告訴居民,臨期商品不等同于“過期商品”,而是指即將到達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屬于安全商品的范圍。在此期限內,產品是具有安全性的,完全適用于銷售。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經營者需要告之并單獨出售。記者了解到,不同種類的商品對于“保質期臨界”有不同的規定:如標注保質期1年以上,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標注保質期6個月-1年以下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
“正確引導大眾對臨期商品的認識和規范出售臨期商品的根本目的是減少生產浪費,維持生產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惫锰K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吳門橋分局工作人員表示,自2021年4月29日實施的《反食品浪費法》中明確規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笔袌霰O督管理局也將加大對臨期商品的管控,把臨期商品的安全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監督經營者規范銷售臨期商品,讓居民對臨期商品“買得安心、用得放心”。(周曉青)